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授、上海高校智库“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研究院”首席专家张志国教授长期致力于弘扬萱草花传统文化内涵和萱草花新品种培育、新技术研发。说起中国母亲花,张志国教授引经据典,如数家珍。他认为萱草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在我国不仅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志国教授说,萱草花作为中国母亲花,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谖草即萱草,古人也称“忘忧草”;背指母亲居住的北堂。意为游子远行前,会在北堂前种下萱草花,以慰母亲思念之情,希望母亲乐而忘忧。在中国古代,人们尊称父亲和母亲为“椿庭’和“萱堂”,用“椿萱并茂”来形容父母健康长寿、家庭和美。从唐**始,很多文人墨客就把萱草花视作母亲花,借以表达儿女对母亲的挚爱。据统计,有600多首以萱草花作为母亲代称为主题,歌颂和致敬母亲的诗词歌赋绘画。其中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诗》中就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元代名画家、诗人王冕则以其萱草图及“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的题诗,描绘和表达对母